成立公司 公司秘書 會計、審計及報稅 商標註冊 銀行開戶

孟加拉

南亞國家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孟加拉語গণপ্রজাতন্ত্রী বাংলাদেশ羅馬化:Gôṇôprôjatôntrī Bangladesh),通稱孟加拉孟加拉語বাংলাদেশ羅馬化:Vāṁlādēśa[ˈbaŋladeʃ] 關於這個音頻文件 聆聽),南亞國家,為孟加拉地區Bônggôdeś)的東部部分,位於孟加拉灣之北;東南山區一小部份與緬甸為鄰,其他部份都與印度接壤。國土絕大部分為賈木納河沖積平原,位於孟加拉灣的海域面積大致等同於陸地面積。孟加拉國98%的人口使用孟加拉語國教為伊斯蘭教;人口1.7億,排名世界穆斯林國家第三、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8]人口密度1138人/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七)。第一大城市是首都達卡,而第二大城市吉大港市同時是該國最大的港口。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গণপ্রজাতন্ত্রী বাংলাদেশ
Gôṇôprôjatôntrī Bangladesh
國歌:"Amar Sonar Bangla"
《金色的孟加拉》

進行曲:"Notuner Gaan"
《青年之歌》[1]
  • 孟加拉國政府徽章

  • Seal of the Government of Bangladesh
Bangladesh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vg
首都
及最大城市
達卡
官方語言孟加拉語
承認語言英語
族群(2011年)98% 孟加拉族
2% 查克瑪人等其他族裔[2]
宗教90.4% 伊斯蘭教
8.5% 印度教
0.6% 佛教
0.4% 基督教
0.1% 其他信仰[2]
政府單一制議會制立憲共和國
• 總統
穆罕默德·謝哈布丁·楚普
• 總理
謝赫·哈西娜
• 議會議長
希琳·沙爾敏·喬杜里
• 首席大法官
蘇蘭德拉·庫瑪·辛哈英語Surendra Kumar Sinha
立法機構國民議會
• 自巴基斯坦宣佈獨立
1971年3月26日
1971年4月17日
1972年11月4日
2015年7月31日
面積
• 總計
147,570[3]平方公里(第92名
• 水域率
6.4%
人口
• 2019年估計
168,860,000[2]第8名
• 2011年普查
149,772,364[4]第8名
• 密度
1,104/平方公里(第10名
GDPPPP2022年估計
• 總計
11,136.00億美元[5]第29名
• 人均
6,633美元[5]第136
GDP(國際匯率)2022年估計
• 總計
3,965.43億美元[5]第38名
• 人均
2,361美元[5]第143名
堅尼系數0.324[6](2016年)
人類發展指數 0.632[7](2019年)
 · 第133名
貨幣孟加拉塔卡)(BDT
時區UTC+6BST
日期格式
  • dd-mm-yyyy
  • 孟加拉曆:দদ-মম-বববব(公元−594)
行駛方位靠左行駛
電話區號+880
ISO 3166碼BD
互聯網頂級域.bd
.বাংলা

1947年,東孟加拉邦成為巴基斯坦自治領人口最多的省份。它更名為東巴基斯坦,達卡成為該國的立法首都,1952年的孟加拉語運動、東孟加拉邦議會選舉、1954年-1958年巴基斯坦政變、1966年的六點運動、1970年的巴基斯坦大選導致東巴基斯坦的孟加拉民族主義和民主運動興起。巴基斯坦軍政府拒絕將權力移交給由謝赫·穆吉布爾·拉赫曼領導的人民聯盟,導致了1971年的孟加拉國解放戰爭,在印度的幫助下,穆克提·巴希尼發動了一場成功的武裝革命。這場衝突見證了1971年孟加拉國的種族滅絕和對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支持獨立的孟加拉平民的屠殺。 1972年,新成立的孟加拉國成為南亞第一個憲政世俗國家[9]。1988年,伊斯蘭教被宣佈為國教[10][11],2010年,孟加拉國最高法院重申了憲法中的世俗原則[12]

孟加拉國是一個基於西敏制度單一制議會制憲政共和國。孟加拉人佔孟加拉國總人口的98%,孟加拉國龐大的穆斯林人口使其成為第三大穆斯林佔多數的國家。該國由8個省、64個區和495個街道組成[13]。它擁有僅次於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南亞第三大軍隊;並一直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的主要貢獻者[14]印度-太平洋地區的中等強國,孟加拉國是一個新興經濟體,其名義GDP排名世界第33位,購買力平價排名第29位[15]。由於羅興亞種族滅絕,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難民人口之一。孟加拉國面臨許多挑戰,包括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貧困、文盲、腐敗、威權主義和侵犯人權行為。然而,自2011年以來,貧困率已減半,預計該國將在這十年內成為中等收入國家[16][17]。孟加拉國曾經是平紋細布貿易的歷史中心,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現代服裝出口國之一。

歷史

孟加拉族是南亞次大陸古老民族之一。孟加拉地區的最早居民是亞澳人。爾後有使用藏緬語族的蒙古種人從東北部進來,再後又有與達羅毗荼人混血的雅利安人遷入。這幾部分人經過長期融合,逐漸形成今天的孟加拉人。9世紀已有統一的封建國家。孟加拉地區人民早期多信奉佛教印度教。13世紀受外來影響改信伊斯蘭教,16世紀時,該地區已經發展成南亞次大陸上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文化昌盛的地區。17世紀被莫臥兒帝國征服。1757年普拉西戰役後遭受英國殖民統治,日後成為英屬印度一部分[18]

1765年,以加爾各答為中心的孟加拉管轄區建立。1905年孟加拉地區曾被英國殖民政府分割成東西兩部,後來復合。1947年印巴分治時,英屬印度分為印度自治領巴基斯坦自治領。孟加拉地區亦被再次分割:西孟加拉地區歸印度自治領(今印度西孟加拉邦),東孟加拉地區歸巴基斯坦自治領。東孟加拉地區改稱東巴基斯坦,西巴基斯坦即今巴基斯坦。由於地理上的相互隔絕,民族、文化和語言的巨大差異終於使相距約2000公里的東、西巴基斯坦內部矛盾走向不可調和的地步。

1970年巴基斯坦大選後,巴基斯坦中央政府未按時將權力移交給贏得絕對性多數的孟加拉人民聯盟,引發東巴基斯坦人民不滿並出現了抗議和衝突[19]。3月25日,巴基斯坦中央政府軍事干預東巴基斯坦,開展探照燈行動[20]。1971年3月27日東巴基斯坦宣佈獨立,並在4月於印度加爾各答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隨後因為探照燈行動的持續升級,東巴基斯坦發生大規模動亂和難民潮,幾百萬人離開家園湧入鄰國印度[21]。西巴基斯坦意識到印度武力干預不可避免,在12月3日發動成吉思汗行動以期先發制人[22]:82–83。當天晚上,印度指巴基斯坦已對印度發動戰爭,並開始武裝干預巴基斯坦內戰,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23]。12月8日,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喬治·赫伯特·沃克·布殊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一份決議呼籲印巴停火[24],並被蘇聯否決[25]。印軍於12月16日攻佔達卡,東巴駐軍無條件投降。

1972年1月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巴基斯坦總統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釋放了被以「叛國罪」逮捕的東巴人民聯盟領袖謝赫·穆吉布·拉赫曼,此人就任孟加拉國首任總統。

馬來西亞和其鄰國印度尼西亞於1972年2月24日正式承認孟加拉國的獨立,也是首批承認孟國的穆斯林居多國家[26]。1999年,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莫哈末曾經訪問孟加拉國,同時孟加拉國總理謝赫·哈西娜也於2000年訪問馬來西亞[27]。兩次訪問使得兩國開始進行合作,使孟加拉國勞工能夠出口至馬來西亞[27]

1974年爆發獨立以來首次大規模飢荒

1975年8月15日,孟加拉國人民聯盟領袖、首任總統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遇刺身亡。1981年5月30日,孟加拉國民族主義黨領袖、齊亞·拉赫曼總統在吉大港遇刺身亡,阿卜杜勒·薩塔爾出任代總統。

1982年3月24日,陸軍參謀長侯賽因·穆罕默德·艾爾沙德宣佈實行軍管,解除薩塔爾的總統職務,自任軍法管制行政總裁兼武裝部隊總司令,後任總統。齊亞·拉赫曼遺孀卡莉達·齊亞領導的民族主義黨及穆吉布·拉赫曼長女謝赫·哈西娜領導的人民聯盟與艾爾沙德軍政府展開鬥爭,1990年12月6日,艾爾沙德辭職,結束他九年的獨裁統治。在1991年大選中,卡莉達·齊亞獲勝出任總理。

2006年10月31日,無黨派看守軍政府成立,總統亞傑丁·艾哈邁德兼任看守軍政府總理。孟加拉國第九屆議會選舉原定於2007年1月22日舉行,但由於當時兩大政黨前總理卡莉達·齊亞為首的民族主義黨(BNP)和以前總理謝赫·哈西娜為首的人民聯盟(Awami League)鬥爭日趨激烈,政局日益惡化,總統亞傑丁·艾哈邁德被迫於2007年1月11日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取消一切政黨活動。2007年1月12日,法赫爾丁·艾哈邁德宣誓就任看守政府總理[28]。他的看守軍政府執政兩年,在國際壓力下,2008年12月29日舉辦國會大選[29],結果為孟加拉國人民聯盟大勝,贏得國會300席中262席,黨主席謝赫·哈西娜於2009年1月6日第二次出任總理[30]。2009年2月12日齊魯爾·拉赫曼就任第十九任孟加拉國總統,人民聯盟持續為孟加拉執政黨至今。近年孟加拉國社會較為穩定,經濟發展迅速。

地理

孟加拉國東南部鄰緬甸,東、西、北三面與印度毗連,南臨孟加拉灣。80%以上的領土位於南亞次大陸東北部的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下游衝擊而成的三角洲上,屬於肥沃、平坦的沖積平原,河道縱橫密佈,河運發達,河流和湖泊約佔全國面積10%,非常適合農業和漁業,但雨季極易泛濫。沿海多小島和沙洲。國土的大部分低於海拔12米(39呎),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3呎),就會有大約10%土地會被淹沒。東南端為吉大港山區,平均海拔300—600米,孟加拉國最高峰凱奧克拉東峰,高1229米,剛好位於此地理區上。礦藏有天然氣等。

氣候

孟加拉國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季風具有不穩定性而多旱澇;年降水量西部約1300-1500毫米,東部達2000-2500毫米。月平均最高氣溫40.5℃,雨量自西向東遞增,年雨量1300—2500毫米。1月溫度最低,1-4月乾旱。6—10月是雨季,雨量佔全年80%。常年有從印度洋刮來的颶風。由於孟加拉國以北是海拔平均逾3000米的青藏高原,以東也相當接近海拔逾1000米雲貴高原,兩者都是幅員廣大的高原,因此每年北半球冬季來自亞洲中部的冷空氣難以南下該國,也相比相同緯度的東亞地區更暖和。

政治

孟加拉奉行西敏寺式議會民主制,國家首腦為總統,政府首腦為總理,議會每五年改選一次,孟加拉於1990年至2014年由孟加拉人民聯盟(Awami League)與孟加拉國民族主義黨(BNP)兩大黨輪流執政,自2014年起由孟加拉人民聯盟單獨執政至今。

行政區域

孟加拉國共有7個「專區」,以各區的首府命名。

  1. 巴里薩爾專區
  2. 吉大港專區
  3. 達卡專區
  4. 庫爾納專區
  5. 拉傑沙希專區
  6. 錫爾赫特專區
  7. 朗布爾專區

經濟

孟加拉國被聯合國列入最不發達國家之列,現已達到脫離最不發達國家的三個標準,處於進入發展中國家的審查過渡期[31]紡織業成衣製造業是孟加拉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孟加拉國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成衣出口國[32],從1980年代發展起步至今,成衣出口連續多年佔據孟加拉國出口額的八成以上,主要出口地為美國歐盟黃麻是孟加拉國最主要的經濟出口作物之一,除此之外還出口大米芥菜等。

孟加拉國著名的經濟學家穆罕默德·尤納斯(2006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通過格萊玟銀行(Grameen Bank)所提出的已廣泛傳播的微額借款,對孟加拉的經濟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文化

孟加拉國人原本信仰佛教印度教,12世紀突厥人入侵後,蘇菲派傳教士進入傳播伊斯蘭教,到20世紀初6成民眾是伊斯蘭穆斯林,只有1/3印度教信徒生活在東孟加拉邦。佛教是孟加拉國第三大宗教,大約佔全國人口0.7%,主要信仰上座部佛教。65%佛教徒是集中在吉大港山區藏緬語族地區,而35%的人口是在吉大港古孟加拉語巴魯阿社區。佛教團體也分佈在不同的城市,特別是吉大港和達卡。

飲食

文化教育

詳見:孟加拉教育

學制為小學五年、中學七年、大學四年。現政府重視教育,規定八年級以下女生享受免費和義務教育。國立大學21所,私立大學53所,國立醫學院13所,普通學院1225所,工藝學校77所,伊斯蘭學校8410所,專業培訓學院64所,中學17386所,小學78000所。5-24歲適齡學生入學率57%,教師人數17萬。孟識字率為62.66%,其中男性為65.94%,女性為58.69%,成人識字率為54.80%。

主要高校有達卡大學(Dhaka University)、孟加拉工程技術大學英語Bangladesh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BUET)、拉傑沙希大學等。

新聞出版

獲得孟加拉國政府批准的報紙期刊共有1660多種。主要在達卡吉大港和其他大城市出版。主要英文報紙有《孟加拉國觀察家報》、《每日星報》、《獨立報》和《金融快報》;主要孟文報紙有《團結報》、《革命報》、《人民之聲》和《新聞日報》。

通訊社

孟加拉國通訊社(BSS)是孟加拉國的國家通訊社。孟加拉國聯合通訊社(UNB)是該國最大的一家私人通訊社,成立於1988年。另有南亞通訊社(私營,1995年12月27日成立)。

廣播電台

孟加拉國電台建於1982年,總台設在達卡,每天用孟加拉語英語烏爾都語印地語阿拉伯語尼泊爾語等對外廣播5個小時。

電視台

孟加拉國電視台(國營)開辦於1964年,直屬中央政府領導。該電視台在達卡和吉大港有二個站點,在全國有11個轉播站。設有2個地面衛星轉播站。除新聞節目外,電視台還播放一些外國故事片或連續劇及兒童、教育節目。此外還有ATN、Channel-I、N-tv等私營電視台。

人口

 
孟加拉國貧民窟
人口[33]
年份 百萬人
1971年 71.0
1980年 90.4
1990年 115.6
2000年 140.8
2004年 150.7
2009年 162.2
Source: OECD/World Bank

據2011年孟加拉國人口普查結果,2011年3月15日孟加拉國人口為1.423億人,此為官方不精確數據,與聯合國的數據有出入[34],較近期聯合國2007年至2010年預估真實人口1.58億至1.7億人且為世界人口第八多的國家,相比1951年孟加拉國當時人口僅為4,400萬人[35]。孟加拉國可說人口密度相當高,就算計入小型國家及城市國家,其人口密度也居世界第11位[36]曾因人口極為稠密而工業十分匱乏貧窮而被亨利·基辛格時期的一位美國國務院官員稱為「國際殘障者」。

孟加拉族是孟加拉國的主體民族,最大的少數民族是吉大港山區部落查克瑪人,信上座部佛教,人口700,000人(0.7%)。孟加拉國還有很多來自緬甸的羅興亞人難民(多數生活在科克斯巴扎爾縣)。

孟加拉國有49.8%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其中33.4%為極度貧困人口。平均每4109人有1張醫院床位,每3866人有1名醫生。

宗教

交通運輸

公路

總里程222,593公里。其中國家公路3,144公里,地區公路1,746公里,支線路35,454公里,鄉村路182,249公里。76%的貨運及73%的客運由公路運輸承擔。公路路況整體欠佳。

鐵路

總里程2,880公里。2003年旅客周轉量40.2億人公里,貨運量為9.5億噸公里。使用1,676毫米-1,000毫米雙軌距鐵路。

水運

海運主要港口為吉大港,承擔了該國絕大多數的對外貿易。孟加拉內河運輸公司(BIWTC)擁有船隻215艘。孟加拉國運輸公司(BSC)擁有船隻13艘,運輸能力19.6萬噸。

空運

孟加拉航空(Biman Bangladesh)現有飛機17架,國內航線7條,國際航線26條。孟加拉現有國際機場3個(達卡、吉大港、錫萊特),國內機場5個。

軍事

 
孟加拉國69式坦克
 
孟加拉國BDR防空砲

孟加拉國總統是該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孟加拉國的陸、海、空三軍分立,實行志願兵役制。孟加拉國武裝力量由正規軍事力量和準軍事部隊構成,孟加拉國正規軍事力量分為陸、海、空三個軍種,軍隊參謀長為各軍種最高行政長官和軍事指揮官。孟加拉國準軍事力量包括步槍隊、鄉村衛隊、海岸警衛隊、國家學員團和警察部隊;武器裝備從中國進口比例較大,有直升機、護衛艦、裝甲車、導彈等。[38]

目前孟軍總兵力14萬人,其中陸軍12萬人,海、空軍各1萬人。另有步槍隊3.8萬人、警察9萬人。陸軍參謀長為哈桑·馬蘇德·喬杜里中將,海軍參謀長為沙赫·伊克波爾·穆吉塔巴少將,空軍參謀長為法克魯爾·阿扎姆少將。2003/2004年度國防預算為345.7億塔卡,占政府非發展預算的10%。但是一般軍人待遇微薄,軍中高層貪污嚴重,國家答應的軍人住房分配、子女照護、醫療福利等幾乎都沒有落實,導致2009年孟加拉國步槍隊叛亂

參考文獻

  1. ^ NATIONAL SYMBOLS→National march. Bangladesh Tourism Board. Bangladesh: Ministry of Civil Aviation & Tourism. [2016-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8). In 13 January 1972, the ministry of Bangladesh has adopted this song as a national marching song on its first meeting after the country's independence. 
  2. ^ 2.0 2.1 2.2 "Banglades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World Factbook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3. ^ 存档副本 (PDF). [2016-10-0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0-22). 
  4. ^ Dat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Census - Bangladesh Bureau of Statistics.
  5. ^ 5.0 5.1 5.2 5.3 Bangladesh.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9) (英語). 
  6. ^ Gini Index. World Bank. [2 March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9). 
  7.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10-24). 
  8. ^ 存档副本. [2017-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6). 
  9. ^ Struggle for the Soul of Bangladesh. Institute for Global Change. [2022-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31) (英語). 
  10. ^ Bangladesh profile - Timeline. BBC News. 2019-02-26 [2022-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1) (英國英語). 
  11. ^ Alam, Shah. The State-Religion Amendment to the Constitution of Bangladesh: A Critique. Verfassung und Recht in Übersee / Law and Politics in Africa, Asia and Latin America. 1991, 24 (2): 209–225 [2022-05-09]. ISSN 0506-72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3). 
  12. ^ 美國國務院. 孟加拉情況 (PDF). [2016年11月7日].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1年3月23日). 
  13. ^ NW, 1615 L. St. Mapping the Global Muslim Population. Pew Research Center's Religion & Public Life Project. 2009-10-07 [2022-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4) (美國英語). 
  14. ^ A rising Bangladesh starts to exert its regional power. www.lowyinstitute.org. [2022-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31) (英語). 
  15. ^ Mahmud, Faisal. Four years on, Rohingya stuck in Bangladesh camps yearn for home. www.aljazeera.com. [2022-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5) (英語). 
  16. ^ Bangladesh needs continued commitment to democracy, HR for next level dev: US | Independent. m.theindependentbd.com. [2022-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1). 
  17. ^ Overview. World Bank. [2022-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3) (英語). 
  18. ^ Battle of Plassey. [2018-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1). (英文)
  19. ^ Willem van Schendel. A History of Banglades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2 February 2009: 173 [2022-04-09]. ISBN 978-0-511-997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6). 
  20. ^ D'Costa, Bina. Nationbuilding, Gender and War Crimes in South Asia. Routledge. 2011: 103. ISBN 9780415565660. 
  21. ^ Bangladesh sets up war crimes court – Central & South Asia. Al Jazeera. 25 March 2010 [23 June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5 June 2011). 
  22. ^ Davies, Peter E. F-104 Starfighter Units in Combat.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4-11-20 [24 December 2016]. ISBN 978-1-78096-314-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9) (英語). 
  23. ^ 1971: Pakistan intensifies air raids on India. BBC News. 3 December 1971 [20 October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30). 
  24. ^ President Richard Nixon and the Presidents. nixontapes.org. [2022-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9). WHT 016-048 12/08/1971 11:06 – 11:14 am P, GHWB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5. ^ 1971 War: How the US tried to corner India. Rediff.com. 26 December 2006 [14 April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8). 
  26. ^ Salahuddin Ahmed. Bangladesh: Past and Present. APH Publishing. 2004: 207– [2019-11-30]. ISBN 978-81-7648-469-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1). 
  27. ^ 27.0 27.1 Dr. Abdul Ruff Colachal. Bangladesh-Malaysia Ties. Asian Tribune. 7 May 2008 [21 Januar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6). 
  28. ^ 孟加拉国新任看守政府总理宣誓就职. 新華網. 2007-01-12 [2007-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05). 
  29. ^ 孟加拉国看守政府总理宣布今年底举行议会选举. [2013-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5). 
  30. ^ 中華民國外交部 - 國情簡介. [2011-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8). 
  31. ^ 孟加拉国有望在2026年正式脱离最不发达国家行列_联合国. www.sohu.com. [2021-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9) (英語). 
  32. ^ A success story: The Bangladeshi garment sector has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www.bgmea.com.bd. [2021-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6) (英語). 
  33. ^ CO2 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opulation 1971–2009 IEA (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ages 87–89)
  34. ^ Bangladesh's Population to Exceed 160 Mln after Final Census Report. English.cri.cn. [6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13). 
  35. ^ "Bangladesh – popul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Library of Congress Country Studies.
  36. ^ Population density – Persons per sq km 2010 Country Ranks. [2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24). 
  37. ^ World Gazetteer:Bangladesh. [2013-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05). 
  38. ^ 央視-新型護衛艦交付孟加拉. [2015-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6). 

參見

外部連結

座標23°48′N 90°18′E / 23.8°N 90.3°E / 23.8; 90.3

商業登記   成立公司   開公司   公司註冊   註冊公司   無限公司   代表辦事處   商標註冊   註冊商標   商標申請   申請商標   商標分類   中國商標分類   外觀設計   版權註冊   香港條碼   公司秘書   虛擬辦公室   註銷公司   股份轉讓   印花稅計算器   周年申報表計算器   會計服務   審計服務   報稅服務   僱主報稅表   利得稅報稅表   公司印章綠盒   公證加簽   銀行開戶   BVI 英屬維爾京群島公司   Cayman 開曼群島公司   Samoa 薩摩亞公司   Seychelles 塞舌爾公司  

© CPY Business Centre 澤昇商務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